本網訊(通訊員 朱陵俠 徐明妍)當前正值小麥孕穗關鍵時期,受持續陰雨天氣影響,3月初以來,小麥條銹病相繼在旬陽縣、漢濱區、平利縣和白河縣發生,發生面積達5.09萬畝,對我市夏糧生產形成嚴重威脅。
據悉,小麥條銹病俗稱黃疸,是影響小麥安全生產的嚴重生物災害,具有發生區域廣、蔓延速度快、危害損失大的特點。為切實做好小麥條銹病防治工作,市農業農村各相關部門迅速行動、科學應對,提前制定了防治預案,備足備齊防控物資,逐級分解任務,層層壓實責任。同時,采取系統調查與大田踏查相結合、專業測報與群眾測報相結合的方式,加大監測預警力度和專業化統防統治力度,并及時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巡回技術指導,解決技術難題。此外,還通過云上課堂、短視頻、微信等多種形式,向農戶宣傳普及小麥條銹病、赤霉病、蚜蟲等重大病蟲害的發生癥狀、危害特點、防治時機及戊唑醇、三唑酮、吡唑醚等專用藥劑使用方法,增強群眾主動防治意識和科學防治能力,提高防治效果,最大程度減輕病害損失。
截至目前,全市已投入戊唑醇、吡唑醚菌酯懸浮劑等應急防控農藥920余件,開展技術培訓20余場次,發布小麥條銹病植保信息專報6期,已有效防治5.15萬畝次,取得了階段性成效。下一步,全市各相關部門將繼續落實“準確監測,帶藥偵查,發現一點,控制一片,發現一片,防治全田”的防治策略,堅決遏制小麥條銹病發展勢頭,確保糧食生產安全,努力奪取夏糧豐收。